1.悬空峙简介北岳

2.山西悬空寺历史简介

3.悬空寺横梁怎么放进去的

山西悬空寺简介开园吗_山西悬空寺简介

悬空寺位于北岳恒山,是一座非常古老的宗教寺庙。悬空寺也出现在金庸《笑傲江湖》中。就是在这里,令狐冲被译林的母亲欺负了。它已经有1400多年的历史了。这是悬空寺的导游。

地点:山西省大同市浑源

开放时间:08:30~17:30(冬季)

门票价格:旺季130元/人

一个周末的早晨,我们几个朋友约好,从涞源县城出发,去北岳恒山金龙峡西侧翠屏峰峭壁间的悬空寺。

大约一个小时的车程,我们来到了金龙峡,看到了远处悬空寺的身影。走在峡谷中间,右边是西峰翠屏山,左边是东风天峰岭,对面是高高的横山水库。

悬挂在翠屏山山腰,正殿西朝东,大门朝南。有三组建筑,首先是三个宫殿,然后是三个寺庙,最后是三个宗教大厅。大殿小巧精致,里面是乾坤世界。

简介:孔宣寺是中国唯一一座集佛、道、儒为一体的独特寺庙。山水为:“面向恒山,倚翠屏;上传危岩,面向下方深谷;

凿石为基,以石造屋;结构惊险,造型奇特。“我们顺着向导的手势往上看,只有十几根筷子一样的木柱支撑着它。

一大块赭**的岩石似乎微微前倾,瞬间就会崩塌。这种情况持续了几千年,这是一个奇迹。

我们首先看到的是刻在寺下岩石上的“壮观”二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墨宝。

栈道的石壁上,还刻有四个大字,上面写着“公输天桥”,赞美悬空寺的建筑技艺。

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自叹“巨观天下”,说“海市蜃楼疑沧海,鸟径无云。”当地有一首民歌:“悬空寺,半山高,三马尾悬。”这既令人惊叹,又令人钦佩。

走进山门,眼前是一座双层亭子。院内两栋危楼对峙,既是碑亭,又是门楼,后为三大殿。就像雕刻精美的寺庙浮雕一样,它镶嵌在万仞的悬崖上,有着巨大的飞行潜力。

爬,飞栈,穿石窟,钻天窗,走屋顶,走走廊,几经波折上上下下,左绕右绕。若身在九天宫,如登天如梦。可谓恒山十八景中的“第一景”。

走着走着,就像一辆绝壁上的揽胜。我的腿太好了,一不留神就会踩空掉进峡谷。

三教最高殿是必去之地。在大厅的中央坐着释迦牟尼,他是仁慈和和平的。左边是孔子,儒家思想的创始人,谦逊地微笑着。右边是老子李二,道长,清高豁达。他们仿佛是在友好的气氛中进行对话,标志着佛、道、儒三家的和平共处,体现了儒家“和为贵”、“仁者爱人”和道家无边无际的道理。是“三教”思想融合升华的展示,成就了悬空寺的与众不同:一是“悬”。全寺共有40个大殿和亭台。从表面上看,它们似乎是由十几根碗口粗的木柱支撑着。有些木柱其实根本不受力,真正的重心支撑在坚硬的岩石中,飞梁靠力学原理半插入作为基础;

二是“奇”,位于深山峡谷中的一个小盆地。整个身体悬挂在悬崖中间,崖顶突出的部分看起来像一把伞,保护着古庙免受雨淋。三是“巧”,因地制宜,设计精巧。它充分利用了悬崖峭壁的自然布局,在三维空间中构建了祭祀莫的庙宇平面建筑布局

也就是说,建造这座寺庙的难度可想而知,要让人觉得和天上的神是同一种语言,抛开世间的烦恼。

从石天去世到建庙的43年间,他的弟子们多方筹集资金,精心设计场地,甚至构思出超乎常人智慧的寺庙宗教内容。他们巧妙地将三教合流的思想体现在一座空中神庙中,并将三教神庙建在神庙的最高点,让三位族长共同居住在一座神庙中。他们仪态各异,教化世人,普度众生,成就了现在的悬空寺。

2010年12月,在世界著名周刊《时代》公布的世界十大最危险建筑中,孔宣神庙进入该杂志的“法律之眼”,被评为世界最危险建筑之一。它与其他国际知名建筑如希腊的米托拉修道院和意大利的比萨斜塔在同一名单上。历经1500多年的风雨、地震等灾害,仍保存完好,成为中华文明和建筑艺术的奇迹。

许多登上悬空寺的人都觉得这里山势险峻,两侧百余米峭壁耸立,神仙楼仙宫,危悬半空,丹廊朱家,沿崖而飞,如入仙境,仰望“危岩”,俯视“深谷”。惊心动魄,令人叹为观止。

这种风景词是表达不完的。只有亲自去庙里才能知道危险,熟能生巧,给人一种迂回曲折的感觉。这大概就是悬空寺的奥秘吧。

悬空峙简介北岳

山西恒山悬空寺简介

[编辑本段]

悬空寺又名玄空寺,是国内现存的唯一的佛、道、儒三教合一的独特寺庙。它修建在悬崖峭壁间,始建于北魏后期,迄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悬空寺面对恒山、背倚翠屏、上载危岩、下临深谷、楼阁悬空、结构巧奇。悬空寺共有殿阁四十间,利用力学原理半插飞梁为基,巧借岩石暗托梁柱上下一体,廊栏左右相连,曲折出奇,虚实相生。寺内有铜、铁、石、泥佛像八十多尊,寺下岩石上“壮观”二字,是唐代诗仙李白的墨宝。

悬空寺景观

[编辑本段]

悬空寺,悬挂在北岳恒山金龙峡西侧翠屏峰的半崖峭壁间,始建于北魏太和15年(公元491年),始建初期,最高处的三教殿离地面90米,因历年河床淤积,现仅剩58米。1957年列为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整个寺院,上载危崖,下临深谷,背岩依龛,寺门向南,以西为正。全寺为木质框架式结构,依照力学原理,半插横梁为基,巧借岩石暗托,梁柱上下一体,廊栏左右紧联。仅152.5平米的面积建有大小房屋40间。悬空寺的总体布局以寺院、禅房、佛堂、三佛殿、太乙殿、关帝庙、鼓楼、钟楼、伽蓝殿、送子观音殿、地藏王菩萨殿、千手观间殿、释迦殿、雷音殿、三官殿、纯阳宫、栈道、三教殿、五佛殿等。

殿楼的分布都对称中有变化,分散中有联络,曲折回环,虚实相生,小巧玲珑,空间丰富,层次多变,小中见大,不觉为弹丸之地,布局紧凑,错落相依,其布局既不同于平川寺院的中轴突出,左右对称,也不同于山地宫观依山势逐步升高的格局,均依崖壁凹凸,审形度势,顺其自然,凌空而构,看上去,层叠错落,变化微妙,使形体的组合和空间对比达到了井然有序的艺术效果。

远望悬空寺,像一付玲珑剔透的浮雕,镶嵌在万仞峭壁间,近看悬空寺,大有凌空欲飞之势。登临悬空寺,攀悬梯,跨飞栈,穿石窟,钻天窗,走屋脊,步曲廊,几经周折,忽上忽下,左右回旋,仰视一线青天,俯首而视,峡水长流,叮咚成曲,如置身于九天宫阙,犹如腾云皈梦。

悬空寺不仅外貌惊险,奇特、壮观,建筑构造也颇具特色,形式丰富多彩,屋檐有单檐、重檐、三层檐,结桅构有抬梁结构、平顶结构、斗拱结构,屋顶有正脊、垂脊、戗脊、贫脊。总体外观,巧构宏制,重重叠叠,造成一种窟中有楼,楼中有穴,半壁楼殿半壁窟,窟连殿,殿连楼的独特风格,它既融合了我国园林建筑艺术,又不失我国传统建筑的格局。

悬空寺内现存的各种铜铸、铁铸、泥塑,石刻造像中,不少风格,体例具有早时期的特点,是具有较高艺术价值的珍品。

“悬”是悬空寺的另一特色,全寺共有殿阁40间,表面看上去支撑它们的是十几根碗口粗的木柱,其实有的木柱根本不受力。据说在悬空寺建成时,这些木桩其实是没有的,只是人们看见悬空寺似乎没有任何支撑,害怕走上去寺会掉下来,为了让人们放心,所以在寺底下安置了些木柱,所以有人用“悬空寺,半天高,三根马尾空中吊”来形容悬空寺。而真正的重心撑在坚硬岩石里,岩石凿成了形似直角梯形的样子,然后插入飞梁,使其与直角梯形锐角部分充分接近,利用力学原理半插飞梁为基。再说,悬空寺飞梁所用的木料是当地的特产铁杉木加工成为的,据说用桐油浸过,所以不怕白蚁咬,也有防腐的作用,所以悬空寺千年不倒也并非奇迹,乃是人们的智慧的结晶。

悬空寺的“巧”体现在建寺时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峭壁的自然状态布置和建造寺庙各部分建筑,将一般寺庙平面建筑的布局、形制等建造在立体的空间中,山门、钟鼓楼、大殿、配殿等都有,设计非常精巧。寺内有佛像八十多尊。

  唐二十三年(735年),李白游览悬空寺后,在石崖上书写了“壮观”二字,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称悬空寺为“天下巨观”。

山西悬空寺历史简介

悬空寺位于山西省浑源县,距大同市约65公里。建成于1400年前北魏后期,是中国仅存的佛、道、儒三教合一的独特寺庙。悬空寺原来叫“玄空阁”,“玄”取自于中国传统宗教道教教理,“空”则来源于佛教的教理,后来改名为“悬空寺”,是因为整座寺院就像悬挂在悬崖之上,在汉语中,“悬”与“玄”同音,因此得名。

历史

悬空寺建造在浑源悬城城南五公里处的金龙峡内西岩峭壁上。始建于北魏太和15年(公元491年)。

唐二十三年(735年),李白游览悬空寺后,在岩壁上书写了“壮观”二字。

明崇祯六年(1633年),旅行家徐霞客曾游悬空寺,并在《徐霞客游记》中有生动的描写;“西崖之半,层楼高悬,曲榭斜倚,望之如蜃吐重台者,悬空寺也。五台北壑,亦有悬空寺,拟此未能具体。仰之神飞,鼓勇独登、入则楼阁高下,槛路届曲,崖既矗削,为天下巨观。而寺之点缀,兼能尽胜,依岩结构,而不为岩石累者仅此。而增寮位置适序,凡客坐禅龛,明窗暖榻,寻丈之间,肃然中雅。[1]”

现存建筑是明清两代修缮的遗物。1957年悬空寺被列为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编辑] 特色

悬空寺的六座主殿阁之间都用木制楼梯相连。寺内塑像很多,但这些塑像的特殊之处在悬空寺的三教殿内,儒、道、释的三位代表人物孔子、老子、释迦牟尼的塑像共居一室,中国像这样三教始祖同居一室的情况非常罕见。

://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c/c4/Hanging_Temple.jpg

://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4/4f/Thunder_Hall.jpg

://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b/b5/Hanging-temple.jpg

://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3/3d/Xiake_pilion.jpg

悬空寺横梁怎么放进去的

悬空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500多年前的北魏时期。相传,当时有一位名叫鸠摩罗什的印度僧人,他在这里修行并建立了悬空寺。

悬空寺最初是由木材建造而成,后来在隋唐时期逐渐演变为石结构,至今仍然保存完好。悬空寺的建造过程经历了无数次的修缮和扩建,但其原始的建筑风格和宗教意义始终保持着。悬空寺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而著名。它位于崖壁上,由主殿、东西配殿、后殿等组成,共有40多间房屋。悬空寺全体建筑均用榫卯工法连接,没有使用任何钉子或水泥。

这种独特的建筑结构使得悬空寺能够稳固地悬挂在悬崖峭壁上,给人以一种凌空而立的错觉。同时,悬空寺的建筑风格融合了中印两国的建筑特点,具有浓厚的佛教艺术氛围。在悬空寺的内部,供奉着众多的佛像和文物,使得整座寺庙更加庄严肃穆。

悬空寺的建筑格局:

悬空寺呈“一院两楼”般布局,总长约32米,楼阁殿宇40间。悬空寺的总体布局以寺院、禅房、佛堂、三佛殿、太乙殿、关帝庙、鼓楼、钟楼、伽蓝殿、送子观音殿、地藏王菩萨殿、千手观间殿、释迦殿、雷音殿、三官殿、纯阳宫、栈道、三教殿、五佛殿等。

南北两座雄伟的三檐歇山顶高楼好似凌空相望,悬挂在刀劈般的悬崖峭壁上,三面的环廊合抱,六座殿阁相互交叉,栈道飞架,各个相连,高低错落。全寺初看去只有十几根大约碗口粗的木柱支撑,最高处距地面50来米。其中的力学原理是半插横梁为基础,借助岩石的托扶,回廊栏杆、上下梁柱左右紧密相连形成了一整个木质框架式结构,也增加了抗震度。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悬空寺

悬空寺横梁是通过在山体打洞的方式放进去的。悬空寺的底基坐落于悬崖下部岩石上,殿宇楼阁与崖体浑然结合,其回廊和栈道则由横梁和搭板构成。

每根梁下,还另加一根斜插入石壁的柱子托住,看上去十分稳固。横梁下放置支撑木柱,当人流量非常大时,可以减轻横梁的负重,是一种防范措施。侧面上看,似乎楼阁和横梁下面那一根根斜的柱子就是支撑,但实际上并不起作用,甚至原本上也是没有的,真正承重受力的是建筑下的横梁。

悬空寺其他情况简介。

在悬空寺所在峡谷南部的石壁上,发现了古人修建悬空寺时留下的石孔遗迹。古代工匠在建造时,首先沿着崖壁开凿一个石洞,石孔外小内大。在洞里底部置入一个木楔子,然后把顶部加工成剪刀形的横梁用力砸进入,先前放入洞里的木楔子便会钻入横梁里,撑开横梁。